2007年6月1日星期五

老子的信仰

一位老外朋友告诉我,他曾经读过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道德经》,并且非常喜爱。还能讲出老子出关写下《道德经》的故事。

老子看到自己的国家道德败坏,贪污腐败无处不在,人和人之间互不信任,唯利是图,社会风气日渐败坏,非常失望,便决定离开自己的国家。老子出国时路过函谷关,守关的关令尹喜看到远处飘来一屡紫云,便知有圣人前来。出关相迎,看到一白发白须的老者,倒骑青牛来到关口,得知是大哲学家老子后,悲喜交加。喜的是能在有生之年幸会老子,悲的是自己的国家人才流失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连这麽伟大的思想家都留不住。尹喜便请求老子写下点什麽,作为出关的条件。老子在几天时间里写下五千字的《道德经》。恐怕老子当时没想到他的这五千字对整个华夏民族乃至整个人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据说尹喜读完《道德经》后,便抛下待遇丰厚令人羡慕的关令职位,一生跟随老子。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道德经》25章)老子所说的“道”既是道家思想的核心。“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约翰福音1:1)老子的“道”与圣经中的“道”极其相似。我想,中文圣经对“道”的翻译也许就是取自老子的《道德经》。

若按年代推算,老子生活在耶稣降世之前,也就是说,在上帝还没有把耶稣派到人世间之前,老子已经认识到宇宙和生命有一个起源,起源于“道”,这“道”是永恒的。永恒的“道”掌控着一切,包括宇宙万物和人的生死。万事万物都应遵从这“道” ,人若遵从这“道”就会有平安,反之就会受到惩罚。在处世方面,道家思想看重对人的生活心境的解放,提出用 “谦”、“弱”、“柔” 、“寡欲”等心态来面对世界。“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道德经》8章)“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道德经》66章)

《道德经》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除《圣经》外全世界发行量最大的一本书。道家思想与当今浮躁的社会,金钱至上,物欲横流,追名逐利,是格格不入的。诚实,谦逊,豁达,平和,忍让,历来是中华民族的美德,相信这些品质与道家思想在中国的流传是分不开的。希望我们不要丢掉自己古老的无价之宝。

老子若是生活在当今社会,肯定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一生一世跟从主耶稣,因为耶稣就是那永恒“道”的本体。
--小舟

没有评论: